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跨媒体艺术学院18号楼314
2024.11.11

主讲人
主持人
刘畑
讲座简介
如果说“命名”是为了追求理解的可能,“重写”就是在看到了理解的有限性之后的创造。无论我在使用图像、语言、材料、形象或其他媒介,“命名”和“重写”这两个动作都始终贯穿于我的创作当中。最初或许是遵从了某种求知的本能,但在“永恒的疲倦和偶尔的惊喜”(刘瑜语)之后,我意识到它们早已被我内化为思考和创作的筋脉。在这次分享中,我将以这两个动作为线索,串起不同阶段的工作后台。
——陈哲

“亚洲铜”展览现场,西海美术馆,青岛,2023

《星骨仪:颅日月晷》,黄铜,玻璃透镜,2022-2023

“狂热般精确”展览现场,空白空间,北京,2023

《星骨仪:浑天鼓》,黄铜,铝,不锈钢丝,2022-2023

《关于891次黄昏心灵活动的百科全书》,印金皮面书,文稿,声音,椭圆形灯光装置,2017-2020

主讲人
主持人
刘畑
讲座简介
如果说“命名”是为了追求理解的可能,“重写”就是在看到了理解的有限性之后的创造。无论我在使用图像、语言、材料、形象或其他媒介,“命名”和“重写”这两个动作都始终贯穿于我的创作当中。最初或许是遵从了某种求知的本能,但在“永恒的疲倦和偶尔的惊喜”(刘瑜语)之后,我意识到它们早已被我内化为思考和创作的筋脉。在这次分享中,我将以这两个动作为线索,串起不同阶段的工作后台。
——陈哲

“亚洲铜”展览现场,西海美术馆,青岛,2023

《星骨仪:颅日月晷》,黄铜,玻璃透镜,2022-2023

“狂热般精确”展览现场,空白空间,北京,2023

《星骨仪:浑天鼓》,黄铜,铝,不锈钢丝,2022-2023

《关于891次黄昏心灵活动的百科全书》,印金皮面书,文稿,声音,椭圆形灯光装置,2017-2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