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界仁

台湾当代艺术家。1980年代台湾戒严时期,曾以游击式的行为艺术和策划体制外地下艺术展览等方式,干扰当时的戒严体制,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后,由于对如何理解和认识历史与「现实」等问题产生困惑,逐渐停止创作,沉寂八年。

1996年重新恢复创作后,开始和在地人民、失业劳工、临时工、移工、外籍配偶、无业青年、社会运动者进行合作,并藉由与被排除者、社会运动者和电影工作者,结合成相互学习的拍摄团队与临时社群,以及通过占据资方厂房、潜入法律禁区、运用废弃物搭建虚构场景等行动,对已被新自由主义层层遮蔽的人民历史与当代现实,提出另一种「再-想象」、「再-叙事」、「再-书写」与「再-连结」的拍摄计划。

陈界仁虽关注政经议题,但他认为艺术的意义,不只在于对现实政经机制的操控策略进行揭露与批判,更在于如何从相互学习的拍摄过程中,实验新的社会关系,以及从难以言说的身体性经验与记忆、人在精神碎裂下的幽微状态、社会空间里隐藏的各种模糊边界地带里,藉由诗性辩证式的影像,开启其它的政治与美学想象。

其作品曾个展于:台北市立美术馆、洛杉矶REDCAT艺术中心、马德里苏菲雅皇后国家美术馆、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、巴黎网球场国家画廊等机构。参加过的联展包括:威尼斯、里昂、圣保罗、利物浦、雪梨、伊斯坦堡、台北、光州、上海、福冈、布里斯本等当代艺术双(三)年展。曾获2009年台湾国家文艺奖─视觉艺术类、2000年韩国光州双年展特别奖。

艺术家陈界仁是ICAST的重要同行者,多次参与ICAST的核心项目,如“从西天到中土:印中社会思想对话”论坛(2010)、“胡志明小道”实地行走(2010)、“人民的名字”研讨会(2012);“影像VS景观——影像与声音的政治经济学”研讨工作坊(2013)、“致敬:2018,未来媒体 / 艺术宣言”(2017),等等。2018年陈界仁受ICAST邀请在中国美术学院开设“在‘全域式操控技术’内的残响、残像、残躯所共构成的‘潜运动’”影像工作坊,2022年为跨媒体学院举行作品放映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