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.11.03-2024.11.04
论坛时间
2024年11月3日至4日
论坛地点
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水岸山居
主 办
中国美术学院
承 办
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
策划执行
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
联系邮箱
icast@caa.edu.cn
论坛主题发布
“幕间:策展教育?”缘起于一种对于现实的感知:此刻,我们似乎正身处艺术史乃至人类文明史略显停滞不明的时段。上一幕已经剧终,下一幕还未开启。往昔的波澜壮阔已经曲终人散,新的历史基调却尚待一锤定音——这个尴尬的“幕间”(Intermission),它还在寻找着自己的任务书(Mission)。
所谓“幕间”,既是当代艺术的“幕间”,也是更宽泛的文化与政治现实的“幕间”。对于此刻的艺术来说,它是工作的背景,更应该是工作的对象。所以,我们发现:艺术世界的活动日渐陷入内卷的自我循环,变成了在不同时长间隔中定期发生的,例行公事般的“困顿嘉年华”;而这个现场的另一面,则是技术及其所形塑的社会形态,在分秒必争地急速变化,纷乱的意见喧嚣而聒噪,人群不断被标签切割并形成站队和对立……这些现象,自然地成为了今天大量艺术创作和展览的素材,但是,这对于拉开全新序幕的期待而言,显然还缺乏足够的准备。
从艺术与作品的发生空间出发,回溯至大众媒体、社会与艺术的剧场,一个符号、权力、意义与价值交织的复杂循环便逐渐现身,我们遭遇了当下的“幕间”时刻。这些状况我们似乎已不陌生:当代艺术正经历全球性危机,艺术家在双重无力中挣扎,失去塑造历史与引领的能力。我们进入“后历史”状态,亟需重新思考艺术的政治性与空间,发掘自我感知与历史——在这样充斥着深度的精神危机和行动疲软的"幕间"状况下,如何穿越剧场内外的巨大漩涡,穿越艺术系统所虚构的意义的无缝链接,让“幕间”成为重启行动的契机?这是横亘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危机问题。
这一停滞不前的“幕间”时刻,或许也是一个时机。我们可以用发问打破静止的空气:在当代艺术的政治经济学网络中,是什么在抑制着心灵的力量?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不满?是什么在阻挠解放的步伐?如何来清晰地描述这种状态?如何摆脱这种艺术创造之僵局?如何在这个被全球资本主义俘获的“艺术世界”中发现其内在边疆?当代艺术实践是否能够开拓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?——而长期作为一种激进动能而存在的策展行动,是否有望成为超克“幕间”状态的一个支点?“策展教育”又该如何为这一切播下种子,埋下伏笔?
“幕间”时刻是反思教育的时刻,因为教育的使命,即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主体。“幕间”时刻所需要生产出的,不仅仅是新的知识,更重要的是拓展知识生产的新路径,是在科学的知识、思辨的知识之外,开辟出新的知识范式。艺术是“教”与“学”这两种心灵状态共同演化出的一条道路。这条道路引导我们持续地批判与实验,在不断批判中更新我们和世界的关系,在反复实验中开启我们的心灵空间和社会想象,用我们的感受力对现实做出新的解释,用我们的想象力向社会和时代提案。而这一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策展教育。
可以说,艺术即是一种策展性的生命教育。这种生命教育,将自然教育、审美教育和生活教育贯通为一,投向对于“新人”、“新知”的培养与塑造。而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,正是我们此刻共聚并叩问策展之研究与教育潜能的前提和目的。
本次论坛将围绕四个子议题展开,也希望青年论坛的申请者以此为参考:
当代策展的教育转向
教育的策展转向?
策展教育作为博雅教育
策展教育的行动政治
主论坛嘉宾简介
乌特·梅塔·鲍尔(Ute Meta Bauer),南洋理工大学艺术、设计与媒体学院教授(新加坡)
碧翠丝·冯·俾斯麦(Beatrice Von Bismarck),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和策展文化硕士项目发起人(德国,莱比锡)
佐伊·巴特(Zoe Butt),无形艺术研究所(In-tangible Institute)创始人(泰国,清迈)
张颂仁,汉雅轩画廊创始人,亚洲艺术文献库联合创始人(中国,香港)
劳伦·康奈尔(Lauren Cornell),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研究生项目主任和首席策展人(美国,纽约)
奥克塔维安·伊萨努(Octavian Esanu),贝鲁特美国大学纯艺与艺术史系副教授和美术馆总监/策展人(黎巴嫩,贝鲁特)
贾娜·格雷厄姆(Janna Graham),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高级讲师和策展本科专业负责人(英国,伦敦)
卢杰,中国美术学院教授,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所长(中国,杭州)
托比·迈尔(Tobi Maier),Amant首席策展人(美国,纽约)
盖比·恩科伯(Gabi Ngcobo),梅利艺术中心馆长(荷兰,鹿特丹)
凯伦·史密斯(Karen Smith),德英基金会学术负责人(中国,上海)
特里·史密斯(Terry Smith),匹兹堡大学艺术与建筑历史系安德鲁·W·梅隆荣休教授(美国,匹兹堡)
青年论坛参会者征集
我们诚挚地向广大青年策展人、研究者及策展教育相关实践者发出邀请,参与即将举办的“幕间:策展教育?”Panel 21国际策展教育论坛的青年论坛版块。此次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,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承办,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(ICAST)策划执行,将于2024年11月3日至4日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。
本次论坛分为主论坛与青年论坛两个部分。主论坛将邀请国际策展专业院系的负责人,美术馆、双年展和基金会中关注策展研究与教育的专家,以及从事在地策展实践、研究与教育的集体、自组织与实验性机构的专业人士,共聚一堂,讨论策展教育的历史、现状和未来。青年论坛则特别为青年策展人、研究者及策展教育实践者提供表达与对话的平台。
自9月10日发布青年论坛的征集通告以来,本次论坛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踊跃投稿。我们也继续欢迎对策展研究/策展教育及相关领域有长期关注、研究和思考的青年策展人、研究者与相关实践者积极参与!
申请要求
请将所需材料发送至邮箱icast@caa.edu.cn,来信以“Panel 21青年论坛报名”为标题,并在邮件中备注您的姓名、所在单位及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遴选后通知入选者参会。邮件中须包含以下内容:
个人简介(500字以内),包含基本信息、研究方向及过往简历;拟讲演的内容摘要(500字以内),演讲主题可结合个人策展研究或教育相关实践及思考,与论坛主题有一定的关联性,演讲时长为每人15分钟;中英文皆可投稿,参会者须在青年论坛后提供全稿供发布和出版。
申请截止日期:2024年10月12日
审查结果通知:2024年10月17日
论文全文截稿:2024年12月17日
请于2024年10月12日前提交您的申请材料。入选青年论坛的讲者将收到论坛组委会发送的正式邀请函,与来自全球的策展教育专家及同行进行深度交流。
补充说明
论坛将由现场同传进行实时翻译,您的讲演语言可以为中文或英文;论坛采用线下发表的形式,差旅由发表人自理,主办单位不代予安排;若论文未按时上交,主办单位或取消其发表和出版资格;入选文章将被收录于Panel 21国际教育论坛文集正式出版,论文发表人无需缴纳发表费,主办单位亦不提供任何稿费。
如有任何相关事宜,请通过邮件咨询。
论坛时间
2024年11月3日至4日
论坛地点
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水岸山居
主 办
中国美术学院
承 办
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
策划执行
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
联系邮箱
icast@caa.edu.cn
论坛主题发布
“幕间:策展教育?”缘起于一种对于现实的感知:此刻,我们似乎正身处艺术史乃至人类文明史略显停滞不明的时段。上一幕已经剧终,下一幕还未开启。往昔的波澜壮阔已经曲终人散,新的历史基调却尚待一锤定音——这个尴尬的“幕间”(Intermission),它还在寻找着自己的任务书(Mission)。
所谓“幕间”,既是当代艺术的“幕间”,也是更宽泛的文化与政治现实的“幕间”。对于此刻的艺术来说,它是工作的背景,更应该是工作的对象。所以,我们发现:艺术世界的活动日渐陷入内卷的自我循环,变成了在不同时长间隔中定期发生的,例行公事般的“困顿嘉年华”;而这个现场的另一面,则是技术及其所形塑的社会形态,在分秒必争地急速变化,纷乱的意见喧嚣而聒噪,人群不断被标签切割并形成站队和对立……这些现象,自然地成为了今天大量艺术创作和展览的素材,但是,这对于拉开全新序幕的期待而言,显然还缺乏足够的准备。
从艺术与作品的发生空间出发,回溯至大众媒体、社会与艺术的剧场,一个符号、权力、意义与价值交织的复杂循环便逐渐现身,我们遭遇了当下的“幕间”时刻。这些状况我们似乎已不陌生:当代艺术正经历全球性危机,艺术家在双重无力中挣扎,失去塑造历史与引领的能力。我们进入“后历史”状态,亟需重新思考艺术的政治性与空间,发掘自我感知与历史——在这样充斥着深度的精神危机和行动疲软的"幕间"状况下,如何穿越剧场内外的巨大漩涡,穿越艺术系统所虚构的意义的无缝链接,让“幕间”成为重启行动的契机?这是横亘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危机问题。
这一停滞不前的“幕间”时刻,或许也是一个时机。我们可以用发问打破静止的空气:在当代艺术的政治经济学网络中,是什么在抑制着心灵的力量?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不满?是什么在阻挠解放的步伐?如何来清晰地描述这种状态?如何摆脱这种艺术创造之僵局?如何在这个被全球资本主义俘获的“艺术世界”中发现其内在边疆?当代艺术实践是否能够开拓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?——而长期作为一种激进动能而存在的策展行动,是否有望成为超克“幕间”状态的一个支点?“策展教育”又该如何为这一切播下种子,埋下伏笔?
“幕间”时刻是反思教育的时刻,因为教育的使命,即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主体。“幕间”时刻所需要生产出的,不仅仅是新的知识,更重要的是拓展知识生产的新路径,是在科学的知识、思辨的知识之外,开辟出新的知识范式。艺术是“教”与“学”这两种心灵状态共同演化出的一条道路。这条道路引导我们持续地批判与实验,在不断批判中更新我们和世界的关系,在反复实验中开启我们的心灵空间和社会想象,用我们的感受力对现实做出新的解释,用我们的想象力向社会和时代提案。而这一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策展教育。
可以说,艺术即是一种策展性的生命教育。这种生命教育,将自然教育、审美教育和生活教育贯通为一,投向对于“新人”、“新知”的培养与塑造。而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,正是我们此刻共聚并叩问策展之研究与教育潜能的前提和目的。
本次论坛将围绕四个子议题展开,也希望青年论坛的申请者以此为参考:
当代策展的教育转向
教育的策展转向?
策展教育作为博雅教育
策展教育的行动政治
主论坛嘉宾简介
乌特·梅塔·鲍尔(Ute Meta Bauer),南洋理工大学艺术、设计与媒体学院教授(新加坡)
碧翠丝·冯·俾斯麦(Beatrice Von Bismarck),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和策展文化硕士项目发起人(德国,莱比锡)
佐伊·巴特(Zoe Butt),无形艺术研究所(In-tangible Institute)创始人(泰国,清迈)
张颂仁,汉雅轩画廊创始人,亚洲艺术文献库联合创始人(中国,香港)
劳伦·康奈尔(Lauren Cornell),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研究生项目主任和首席策展人(美国,纽约)
奥克塔维安·伊萨努(Octavian Esanu),贝鲁特美国大学纯艺与艺术史系副教授和美术馆总监/策展人(黎巴嫩,贝鲁特)
贾娜·格雷厄姆(Janna Graham),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高级讲师和策展本科专业负责人(英国,伦敦)
卢杰,中国美术学院教授,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所长(中国,杭州)
托比·迈尔(Tobi Maier),Amant首席策展人(美国,纽约)
盖比·恩科伯(Gabi Ngcobo),梅利艺术中心馆长(荷兰,鹿特丹)
凯伦·史密斯(Karen Smith),德英基金会学术负责人(中国,上海)
特里·史密斯(Terry Smith),匹兹堡大学艺术与建筑历史系安德鲁·W·梅隆荣休教授(美国,匹兹堡)
青年论坛参会者征集
我们诚挚地向广大青年策展人、研究者及策展教育相关实践者发出邀请,参与即将举办的“幕间:策展教育?”Panel 21国际策展教育论坛的青年论坛版块。此次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,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承办,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(ICAST)策划执行,将于2024年11月3日至4日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。
本次论坛分为主论坛与青年论坛两个部分。主论坛将邀请国际策展专业院系的负责人,美术馆、双年展和基金会中关注策展研究与教育的专家,以及从事在地策展实践、研究与教育的集体、自组织与实验性机构的专业人士,共聚一堂,讨论策展教育的历史、现状和未来。青年论坛则特别为青年策展人、研究者及策展教育实践者提供表达与对话的平台。
自9月10日发布青年论坛的征集通告以来,本次论坛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踊跃投稿。我们也继续欢迎对策展研究/策展教育及相关领域有长期关注、研究和思考的青年策展人、研究者与相关实践者积极参与!
申请要求
请将所需材料发送至邮箱icast@caa.edu.cn,来信以“Panel 21青年论坛报名”为标题,并在邮件中备注您的姓名、所在单位及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遴选后通知入选者参会。邮件中须包含以下内容:
个人简介(500字以内),包含基本信息、研究方向及过往简历;拟讲演的内容摘要(500字以内),演讲主题可结合个人策展研究或教育相关实践及思考,与论坛主题有一定的关联性,演讲时长为每人15分钟;中英文皆可投稿,参会者须在青年论坛后提供全稿供发布和出版。
申请截止日期:2024年10月12日
审查结果通知:2024年10月17日
论文全文截稿:2024年12月17日
请于2024年10月12日前提交您的申请材料。入选青年论坛的讲者将收到论坛组委会发送的正式邀请函,与来自全球的策展教育专家及同行进行深度交流。
补充说明
论坛将由现场同传进行实时翻译,您的讲演语言可以为中文或英文;论坛采用线下发表的形式,差旅由发表人自理,主办单位不代予安排;若论文未按时上交,主办单位或取消其发表和出版资格;入选文章将被收录于Panel 21国际教育论坛文集正式出版,论文发表人无需缴纳发表费,主办单位亦不提供任何稿费。
如有任何相关事宜,请通过邮件咨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