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片时间

一、2022.04.19(周二,19:00-20:30)

1. 《机能丧失第三号》/1983 / 8分钟

2. 《十二因缘-思考笔记》/1999-2000 重新编辑 2018 / 8分16秒

3. 《凌迟考:一张历史照片的回音》/2002 / 21分04秒

二、2022.04.21(周四,19:00-21:30)

1. 《加工厂》/2003 / 31分钟09秒

2. 《残响世界》/2014 / 104分钟

三、2022.04.26(周二,19:00-20:30)

1. 《星辰图》/2017 / 黑白幻灯片

2. 《中空之地》/2017 / 61分07秒

作者介绍

1960年生于中国台湾桃园,目前在中国台湾台北生活和工作。陈界仁长期和失业劳工、临时工、移工、外籍配偶、无业青年、社会运动者等进行合作。2010年开始,陈界仁更积极关注在新自由主义与后网路时代的“全域式操控技术”下,全球越来越多人沦为泛临时工的现实,他将这个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与自动化生产后的普遍现象简称为“全球监禁、在地流放”,并试图通过重思源于佛法的“以欲化欲”和“以幻解幻”的路径,实践质变“全域式操控技术”的可能方法。

作品简介

1.《机能丧失第三号》/1983:1983年某一个民主假期的下午,西门町街头出现五位身着白衣卡其裤、头罩布袋的青年,自红楼一路往万年戏院搭肩纵队走去,特异的行为装束引来民众逐渐围观群聚。当这群人抵达定点后,随即开始呼天喊地,仿佛遭受极大压迫及痛苦,其中有位男子平静地仰躺,他是陈界仁,当年他23岁,刚服完兵役,这个行动是由他策划的《机能丧失第三号》。陈界仁以“显身”来形容这种精神空间的经验,并表达这个行动对他个人意识及内在纠结的突破,他强调身体力行穿越合法与非法中介隔膜之瞬间,心中因自我解放而带来强大的平静,而这种以身犯禁抑或肉身试炼的必要,也逐渐凝聚为他作品中的一个关键构成:身体性。

2. 《十二因缘-思考笔记》/1999-2000/重新编辑 2018:《十二因缘—思考笔记》是陈界仁于1999至2000年,以预演形式,开始拍摄探讨“虚假未来”的《十二因缘》系列摄影作品时,同时试拍的短片,并计划将其发展成一部完整的长片,但这个计划最终因筹措不到制作费而未能实现。短片中,两位视障者在遍布监视器的封闭环境内,想象着科技超速发展后的未来世界,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位怀孕的女性,梦见她的孩子将出生于大瘟疫发生的时代,她与⼀群被网路连接线串连/穿透的后人类,在与电脑主机失联下的失魂状态……而这⼀切都被监视器持续纪录,并上传至不知位于何方的主机。十八年后,当人类社会已完全进入由公司王国(Corporatocracy)借由全域式操控技术所主导的后网路世界,让每个个体在看似日常的线上工作、社交、消费、游戏等行为中,成为了可被随时监控与操控之人时,陈界仁重新编辑这部短片——尽管当前的世界,并不像影片中弥漫着末世氛围,但人处于被监控与操控的状态,确实已成为新型态的生命政治,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,不只与科技有关,更与佛教讨论人类复杂的欲望,为何会无止境膨胀的十二因缘相关。

3. 《凌迟考:一张历史照片的回音》/2002:影片的构想,来自一张法国士兵于1904年(或 1905年)拍摄的凌迟酷刑照片。1961年由于法国思想家乔治‧ 巴塔耶(Georges Bataille)在《欲望的泪水》(Les Larmes d’Eros)一书中,以哲学性的观点重新诠释凌迟酷刑,而使凌迟酷刑与凌迟影像被西方知识分子广泛地认识,乔治·巴塔耶以“Eros”的“狂喜”状态,诠释受刑者处于“极限体验”的观点,也成为西方在讨论凌迟酷刑时,最常被引用的论述。近年来由于法国汉学家巩涛(Jérome Bourgon)等学者的持续研究,凌迟议题更被扩延至东西方在法律、伦理、文化、哲学观等的差异研究与比较,这也使得凌迟酷刑与凌迟影像,成为一个交织着多重视域与多重想象的混合体。1996年陈界仁曾以电脑绘图的方式,借由改写乔治‧巴塔耶谈论过的那张凌迟照片,讨论在“摄影史”内,还隐藏着另⼀种尚未被探讨的“被摄影者的历史”。

4. 《加工厂》/2003:1980年代末中国台湾加工产业开始外移后,失业劳工抗议资方恶性关厂的行动于1996年达到高峰。中国台湾加工产业的形成,源于1950年冷战/戒严体制在中国台湾确⽴后,美国借由其独立于国民党政府行政体系外的“美援总署驻台分署”,主导国民党政府对中国台湾农村进行十五年“农业改革”的榨取政策,随着“改革政策”的执行,中国台湾农村被挤压出大量年轻的剩余劳动力。1965年,中国台湾经济部在美国的规划与终止“美援”的压力下,公布实施“加工出口区设置管理条例”。第二年,这些农村年轻剩余劳动人口开始涌入中国台湾各地的加工出口区,这里也正式成为跨国资本国际分工体系下,依赖出口导向的密集劳力业与高污染业的加工区。1990年代,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发展,中国台湾的密集劳力业大量外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区域,同时在资方大量裁员和恶性关厂的情况下,无数劳工进入长期失业的困境。在《加工厂》影片中,陈界仁邀请1996年因资方在未付退休金、资遣费和工资的情况下恶性关厂而失业的联福制衣厂女工,重回已荒废七年,但仍属于资方资产的工厂内“工作”;影片除了专注聚焦女工们重回现地“工作”时的神情与细节,并借由与官方早期宣传加工产业繁荣景况的黑白纪录片的相互对照,呈现产业外移后,失业劳工的“现实”景况。

5. 《残响世界》/2014:2014年,在“乐生疗养院”被拆除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院区后,残余院区与捷运机厂的巨大工地形成既像是两个并置的伤口,也像是创伤与“发展欲望”相互交叠的场址。《残响世界》从年迈的院民(种树的人)、陪伴院民至今的年轻女性(陪伴散记)、来自大陆的看护工(被悬置的房间),以及横跨日殖时期至今的虚构女性政治犯(之后与之前)等不同视点,试图讨论在“事件”似乎已成“定局”的情况下,“定局”是否即是“终局”?亦或可以是开启多重辩证与其它想象的歧点与奇点。《残响世界》仅以极少的文字交待“乐生疗养院”与“乐生保留运动”的历史,而将大部分时间留给“事件”之后,那些“难以被定义”的人、片断的风景、残余院区、各种微小或莫名的事物与声音。

6. 《星辰图》/2017:

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,同年,我大哥失业。这也是中国台湾自1980年代末,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后的第二波中年失业潮。

2008年某天,大哥由于长期失业,罹患重度忧郁症后割腕自杀,在被友人送往医院急救回家后,过了⼀段时间,原本已很少出门的大哥,开始将其漏水的住所,缓慢改建成一个收纳各种“异知识”的图文资料库,这个不断膨胀的资料库,整齐地塞满整个屋子,但不知为何,他却独留下一个未安装电灯的房间,任其荒置。

我不清楚他在研究什么?或想建造⼀个什么样的空间?但每隔一段时间,他会突然发来简讯,告诉我该注意什么,或者什么事该如何处理。

2017年初某夜,我跟他在那个塞满“异知识”的屋内一边聊天,一边看着那唯一未装电灯的幽黑房间,我问他:为什么不在那个房间装灯?他说:那是属于灰尘的世界。

几个月后,我决定拍摄我哥与这个房间,以及影片《中空之地》。拍这个房间时,除了一些原就堆在房间内的杂物,以及从他资料库中借出来的几本资料外,其他物件则为拍摄《中空之地》时的道具。或者说,《中空之地》中出现的道具,很多是来自年初跟他聊天时,于看着那个属于灰尘世界的幽黑房间后,莫名联想到的物件。

拍摄当天,也是这个房间唯⼀有光的时刻。

——陈界仁